Olympus E420 全球最细单镜反光机

上集

图 / 文  : 巴斯

发布日期 : 2008年 4 月30日


4月28日星期一,这日虽然是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但这日红色小人特别的开心,

因为他在国内所订购的 OLYMPUS E420,终于到步了,

你一定会问,何解他不在香港买行货,要转个圈到国内去买,还要附较高的人民币差价呢?

问得好~~~!!!点解一个香港人,居然要去国内买 OLYMPUS E420 呢 ? 香港无得卖吗? 喂,真系无啊~~~

红色小人在国内三款套餐价之中,选择了下面套餐表内最尾的一款。

 4980 人民币 E420 + ZUIKO DIGITAL ED 14-42mm f3.5-5.6
 5800 人民币 E420 + 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5999 人民币 E420 + ZUIKO DIGITAL ED 25mm f2.8

 

下图为红色小人最后收货后的单据,结算这部机大约 6600元港币。

图为所付出的价钱,所包含的内容,一目了然。

这部全球最细的单镜反光机,配上饼镜后的样子,真是毒死很多人,这个  4/3 系统,

假设接上一支 25 mm镜后,成像就相对于135格式机,约为 50 mm 。

在日本主打女性市场,其轻巧的机身,前一型号 E410,成功争取到不少女仕的欢心。

她的 2.7 "  LCD Live View 功能,是这一部全球最细的单镜反光机的另一个极大卖点 。

透过下图,以手作为比例,以一部单镜反光机来讲真是好轻巧。

以下时间我们来一辑开盒相,和大家分享一下部机的样子吧,先来一张套餐全家福吧,

除了相机一部和饼镜之外,还送 SanDisk Ultra II 2GB记忆卡一张,还有唔关事的望远镜,和一条相机带。

 25mm饼镜

套餐跟来的这支 25mm饼镜可以讲是大部份买 E420的用家,都会买这定焦镜头。

她相对于135格式机约为 50mm 的定焦镜头,最短拍摄距离  20cm / 8 inch。

最大光圈为 F 2.8 ,最细光圈为 F22,这支饼镜,如果独立购买的话,市值约为港币 2000上下。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大陆,都是很多产品的产地来源。

这支 25mm饼镜,就是中国大陆所生产的。

跟镜来的镜头保护盖,是如图的有牙盖,用家要把盖转到镜头上去。

如果打算为这支镜头配上 filter的话,是属于少有的 43mm。

饼镜本身的厚度很薄,加上了另购的 filter ,会立即在外观上加厚了。

如果再在 filter 上面,再盖上镜头保护盖,就更厚了。

同场加映

由于红色小人购入这部机的最大理由是她的轻巧,而非因为  Live View ,明知自己日后会专注在观景器上,

所以他顺手购入有倍数放大的接目镜 ( 放大眼罩 ),取代本来的接目镜,让自己看得真一点,

尤其透过观景器,在使用手动对焦时,更得心应手吧。

弃用 Live View 的话,一方面能够达到节能效果,二来不依靠 Live View ,对段练个人技术也是一个好处。

图为 OLYMPUS 原厂出的 EM1  ( 放大眼罩 )属于 1.2X ,放大观景器景物后,没有四角不清楚或问题存在,所以可放心使用。

OLYMPUS 把生产线迁到中国大陆的情况下,这个 ( 放大眼罩 ),依然是日本制做。

反开胶边,可见到肉心是属于铜制物料,每个港币 $380可真是物有所值的呢。

图为跟机来的普通接目镜,向上推的话,可把接目镜取出。

然后再把 ( 放大眼罩 ),套入即完成更换过程。

双记忆卡

这部机属于双记忆卡插槽,同时支援 xD-Picture 及 CompactFlash 记忆卡。

但跟机只送 CF 卡,想享受双卡的乐趣,就要另购XD卡了。

Live View 2.7 "  LCD 

这机的最大卖点  Live View ,就是用图中这个  2.7吋 HyperCrystal 第二代 LCD 操作,

下一集会和大家分享她为用家所带来的乐趣。

Shutter 绳

这机不对应传统的Shutter绳,在Shutter位置,可见到没有传统的罗丝接位。

用家如果有需要用的话,可另购快门线或多功能摇控器。

有经验的你一定知道可用机内倒数自拍功能取代用之,当然如果用家有需要大量连拍的话,就要购买有关配件了。

中国制

OLYMPUS 和很多日本公司一样,都是把她们的生产线迁到中国大陆去,所以这机是中国大陆所做,一点不觉出奇。

在机的底部位置,大家可见到产地证明。

待续~~~~

各师兄与朋友,这篇文章,如非商业用途,欢迎转贴再转贴,如需借图片使用,

请自便,但敬请不要抹去图中的 avbuzz.com签名字样,感激感激再感激。

  avbuzz.com精神,人人毒我,我毒人人 ◆

 谢谢收看这篇文章,你是第 个收看这篇文章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