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

發佈日期 : 2014 年 1月4日    圖 / 文 : 巴斯 

藍光碟期貨

入場看電影是藍光碟的期貨,套戲唔好睇,期貨自然反映結果,無奶油到推出藍光碟會好睇吧,

過去一年,步出電影院絕大部份都是失望,近期我性幻想會好睇的掃毒風暴,都使我失望,

風暴 索性連影評也不寫,過去一年都沒什麼值得我回味的電影,更何況藍光碟?

最近一隻藍光碟,只是 G.E.M. X.X.X. LIVE 2013年紅館演唱會,仲要係因為我有睇演唱會,

想知他們的拍攝鏡頭,與我座的位置有什麼不同而買,問你死未?

一路好走

家庭影院器材擺多過用,早前更叫了光哥搬走部三槍機,幸好光哥無收我垃圾費車走件垃圾,

另一方面,眼見用了一段好長時間,而且Out到震的柴油式Av amp Denon 4308,居然仲值 $5000,

於是把心一橫,兩個月前,連同 Pioneer  LD-X9 LD機,7隻喇叭,HD DVD機,PS3 Slim ..........全部搬晒去二手店,唔好阻住個地球轉。

休漁期

捕魚也有休漁期,家庭影院唔係唔玩,空出的位置,又唔需要裝修,駁返就玩得,

只不過暫時休息一下,睇下有什麼機種值得買先出手都未遲,反正買回來,都係擺多過睇。

拿去二手店之前影返輯團體照作為留念之用。

圖中所見,用來擺放器材的長桌,是當年入伙時,裝修工人即場做,

當日要求可放上 Sony 16:9 Sony profeel KX-32HV50,所以非常實淨,

由於我想簡約一點,所以她無得留低,在這裡多謝她為我服役多年。

熱戀期

反觀聽歌方面,今年是豐收的一年,和她正處於熱戀期,

無意之中給我找到最愛的 Over Ear 耳機 V-moda M100,改寫了我一向只聽  In Ear 的習慣,更修正我對 Over Ear 耳機的反感。

加上冬天,使我倆的關係更加密切,上次單身去日本時,在街道上全程戴著 M100聽歌,配合眼前美好的景物,那種感覺是無法用筆墨形容,

加上香港近年多了人在街上使用 Over Ear 耳機,使我心理在街上使用時,不會覺得自己在表演行為藝術。

 AK 120 流動播放器的音質在 2013年也深深地吸引著我,

有了她就唔影響到手機果度好丫嘛,身軀細小,對我出街陪同她是零負荷。

反而大家極喜歡的DSD兼容功能,我又唔係咁愛好,因為我唔係發燒友,以聽流行曲為主的我,

DSD格式的歌,一般都非常高尚,並不是我這類市井之徒懂得欣賞,

我聽歌,不是聽格式,只要歌曲好聽,MP3我都能接受到,唔好聽的歌DSD又如何。

 AK 120 吸引我是她優質音色表現,而不是她能兼容什麼格式。

耳擴

由於耳機為我帶來不少樂趣,於是想多玩一兩款,咁購入耳擴,自然係理所當然。

本來鎖定一款耳擴,打算擺放在書桌上,平日上網或做網頁時,一邊聽耳機一邊用電腦,

正打算購入之際,某日上國仁公司,剛巧見到有部耳擴在作客中,

好奇聽一聽,噢~~~~~一聽就愛上了,比起我當時第一志願的耳擴,

在音色上更清澈更開揚,低頻無咁誇得來,依然有彈力。

就係咁, April Music Eximus DP1 就成為我書桌上的耳擴了。

M100是一款極易推耳機,用輸出低的手機推都無問題,需知道推得動與推得靚聲係兩回事,

否則買對易推的靚喇叭,然後去鴨寮街鐵皮檔,買部兩百蚊的 amp 推就得啦。

用靚 amp 推當然係另一個世界吧,下一個目標係再找一款更優質耳機來服待 April Music Eximus DP1 。

兩聲道

CAS 使我全身投入兩聲道世界,既然家庭影院正於處休漁期,何不把空出來的地方,擺放兩聲道喇叭吧。

這方面,非常多謝國仁推介我購入Unity Audio The Boulder,她屬於有源喇叭。

喇叭原配後級好聲是常識吧,而且唔需要額外找位置擺放後級,對喜歡簡約的我來講很是適合。

國仁非常知我心意,這對喇叭音色真係超靚聲,很適合在我家中細小面積上呼吸吐納,實在愛死這對喇叭。

發燒友都不願把線材接觸地面,一般會找來市面上其他物料離地擺放,

我不是發燒友,線材是否接地,用盲眼測試,我是聽不出來的,不過如果靚仔行先,又唔同講法。

我自己覺得線材如圖咁擺放在地上很不雅觀,打算進行一些美化。

找來黑白石做裝飾,順手可把線材放在上面, 

唔知咁樣來自 The Boulder 的平衡線與電源線,算唔算離地擺放呢? 

唔重要啦,我不是發燒友嘛,美觀就可以了,都話 Hi-Fi唔只用來聽囉~~~

這個度身訂做腳架,也是我喜歡的設計,

配合 The Boulder 修長身軀,很襯我家居擺設,唔會搞到好似電器鋪或陳列室咁款,家不成家的感覺。

Netgear R6300 ROUTER  其覆蓋範圍很大,

由於她比較靚仔,所以都是把她擺放出來,一石二鳥。

窮人恩物

 The Boulder 雖然是有源喇叭,但還要配上前級推動,一時之間未能找到一部合適我個人口味解碼連前級,

由於 April Music Eximus DP1集耳擴,前級與 192KHz/ 24bit DAC於一身,所以在這過渡期,國仁提意我暫用 April Music Eximus DP1作為前級,

我接受這個方法,而事實上她是配得起 The Boulder,難怪有人說 April Music Eximus DP1是窮人恩物,我絕對同意之極。

保留 2.1

雖然把 7隻 M&K 150 放售,但我最喜歡的 M&K MX 5100 subwoofer 並不在放售名單內。

家庭影院他日還是需要她這重要支柱,何況我怕純兩聲道的低頻量不足,想依然用 2.1玩 CAS。

況且 OPPO BDP103 與 Sony VW 60 石器時代投忍雞依然健在,April Music Eximus DP1可提供 2.1聲效睇電影。

不過我相信這方式用得不多,睇戲還是約朋友去電影院看比較好。

圖中可見 M&K MX 5100 subwoofer 依然在窗台上服役中,但身份暫時只能做後備吧。

April Music Eximus DP1以平衡線連接 The Boulder ,另外還有 LR 的 RCA接口可同時使用。

購入 Audioquest 這款二轉一的接頭,然後就可以接到 M&K MX 5100 subwoofer ,

而超低頻輸出量,很自然地落到 M&K MX 5100 subwoofer ,

來回皇帝位與 subwoofer 之間聽測人手撥動後,就完成 2.1的設定,效果很是理想。

圖為  Audioquest 二轉一接頭,接上  DP1背面的RCA樣子。

放棄 2.1

當初擔心一直用 2.1系統聽歌的我,會接受唔到純兩聲道低頻量不足,結果我擔心是多餘的。

雖然我好喜歡由  M&K MX 5100 subwoofer 所產生出來的 2.1效果,但單是 The Boulder 所做出來的低頻效果,

除非是超大動態,否則聽一般流行曲,並不需要這層超低頻出現,我再三強調,我喜歡的低頻並不是下下打心口,而係那個Un出來的深沉低頻。

不需要開大音量,都可以 Un到個深沉低頻,就是我最理想的要求。

  April Music Eximus DP1與 The Boulder 兩者配合,正正達到我個人口味,最終,我還是選擇平日聽歌,用傳統兩聲道就可以了,

2.1就留作看藍光碟時使用,正所謂進可攻,退可守,OPPO BDP-103以光纖接駁到 DP1身上去使用。

IQ題

心水清的發燒友一定想到,既然我咁擔心低頻唔夠,何不把喇叭盡靠後牆來爭取。

反而空出咁多位置,搞到要鋪石仔?

給你三秒想一想丫......

 

叻仔,無錯喇,就係因為遷就投忍雞所投射出來的畫面,

喇叭靠後牆的話,投影機投放出來的左右兩邊畫面,會投到喇叭身上去,

現在喇叭離後牆的距離,就剛剛好能避開上述情況。

而幸好 The Boulder 的低頻表現,根本就無需要靠後牆施捨。

CAS 訊源

 來到我的最愛 CAS 訊源方面,一共有兩個,LUMIN 外型靚仔唔在講,

內在美方面,無論聲音質素,操作介面和兼容性都很強,

每次有人問想選擇玩 CAS 機種,LUMIN 是我第一志願推介,

自己讚到咁好,無奶油自己唔用吧,所以 LUMIN 自然成為發燒房內訊源之一。

PS : 我只推介她以 Network 播放,並不代表欣賞 USB 接駁硬碟表現,

因為以USB接駁的話, LUMIN 自身的強大搜尋功能就大打折扣,

當然如果用家完全唔需要利用 LUMIN 搜尋的話,咁就無問題,但好明顯我唔係囉。

 Mac mini

另一訊源是 Mac mini,未有 LUMIN 之前, Mac mini是我家唯一CAS訊源,

配合 remote 這個 app,玩得好開心,Hi-Fi 對我來講,唔只用來聽,仲要用來睇, Mac mini 絕對做到我要求。

由於想發燒房來得簡潔,加上 Mac mini 無需要見光的關係,所以把她藏在藍光碟後面,並處於睡眠狀態,

無論她睡了幾日幾夜都好,滑鼠 Keyboard 一律無需理會,用就拿起 iPad mini 按 remote App,可立即播放歌曲,方便到無朋友。


平日在 iTunes 播放每首歌的封面,都可以在這個 19" 4.3 顯示屏見到,我強調係 4:3 ,顯示唱片封面 4:3 一定好過 16:9 吧,

加上顯示屏是白色,和其他銀色器材襯到絕,實在愛死這個 Mac mini 訊源呢。

Home Sharing

Mac mini 用 iTunes 作為訊源,除可夾其他 Player 躍升音質外,利用 Home Sharing 功能,

更可以使 iOS 的流動裝置,一一變成數以TB計的歌曲通屋走,去到邊,播到邊。

平日洗頭沖涼一起處理,在洗手間留得耐,iPad mini就會成為數以TB計的歌曲發聲裝置,一定唔會悶吧。

Mac mini 暫時用 nuForce 的USB線接駁 DP1,容後有空再試其他適合線材。

不過我初步是滿意這條線表現,並不急於換線。

機櫃

這個機櫃是早年購入,當年是在客廳用作擺放電視機,好喜歡她外型,起碼唔會又係見到那個刁架咁悶,

何況我不是發燒友,器材是否放在刁架上,用盲眼測試,我是聽不出來的。

但話得說回來,這個機架當年是在中環先聲音響購入,總算係音響級別產品,而唔係傢俬店,

雖然這款機架早停產,但用在我家好開心,簡約是她得寵的最大原因。

當年放部 34"龜背電視上去無任何問題出現,今日更加難佢唔到吧。

由於是家庭影院休漁期,機架無咁多器材擺放,最下層空出來位置,暫由DVD與藍光碟來封閉,

他日購入 Av amp 時,可一步到位地放回器材。

有無覺得部 Magic TV MTV7000D 在發燒房出現是多餘的,由於客聽也是需要簡約關係,無位置放 Magic TV,

幸運地 7000D 搖控提供行 app 功能,所以根本無必要放在電視附近,

於是可把 7000D 放到發燒房內,操作時只需要開 app就可以搖控到畫面,

平日剪輯節目都是靠這個 app 來搖控,熟習之後等實體搖控,極之方便好用。

接下來的日子,還是在找一部適合我口味的數碼前級解碼,

始終 DP1 因為一來是沒有搖控,調整音量自然要走來走去,用app雖然是可解決,

但熟識 CAS 的你一定知道,app那一邊不是推盡輸出的話,出來的聲音是大打節扣,

要調節音量,還是要一部前級來負責,但我又不急於一時,這個只是目標,急也急不來。

回想起昔日的土豪大堆頭器材,真係覺得幾可笑。

各師兄與朋友,這篇文章,如非商業用途,歡迎轉貼再轉貼,如需借圖片使用,

請自便,但敬請不要抹去圖中的 avbuzz.com簽名字樣,感激感激再感激。

  avbuzz.com精神,人人毒我,我毒人人 ◆

 謝謝收看這篇文章,你是第 個收看這篇文章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