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機報告書第五集
Marantz VP-12S4
圖
/ 文 :
TopGun / CKL & LiOn
貼文日期
: 2005年 2月8日
今次
12S4 推出香港市場的時間是相當快,她還未在最大市場的美國出現,
香港已經和日本同步上市。由此可見
Marantz 非常重視香港市場,
而香港
Marantz 也盡力為本地發燒友爭取最新的產品。
首先在此多謝香港
Marantz 對
AVBUZZ.COM的支持,當
12S4 剛到港後,
第一時間借給我們測試,也不怕我們要求高的“評機會”,
接受最嚴格及最精細的評審。為了表示
AVBUZZ.COM 對
12S4 的重視,
今次我們出動了史無前例的器材,包括:
DVD機
|
Denon
A1XA / Marantz 9500 / Pioneer 969
|
高解象錄影機
|
Victor
HM-DHX2
|
白幕
|
100”
Stewart StudioTek 1.3 Gain 16:9
|
家庭影院電腦
HTPC
|
|
光譜分析儀
|
|
視
頻 處 理 晶 片
12S4
不再採用
Faroudja 的晶片,改用
Gennum GF9350 這粒晶片的規格非常強勁。
它能將標準訊號(
480i or 576i )及高解象(
1080i )進行倍線(
interlace 轉為
progressive ),
同時也能進行像素轉換(
scaling ),所有視頻都用
10 bit 處理。
它是市面上少數能將
1080i 倍線至
1080p 的晶片之一。面對現在及將來的高解象化,
這功能對廠商及消費者都很重要。
市場上12S4
是首個採用
GF9350 的產品,
所以特別受業界的注重,大家都想了解這晶片的表現。
PLP
晶 片 板
單槍機的靈魂就是影象重現的晶片板,12S4
採用
1280x720 Darkchip 3 DMD 晶片,
它是目前給家庭影院應用的最新產品,比上一代的
HD2+ DMD,它的改良主要有三項。
它用了新黑色塗層使黑位更實淨,DLP
的像素由細小的反射鏡組成,
Darkchip
3 的鏡與鏡距離縮小了,代表像素的密度提昇,看見晶格的機會也細了。
另外控制晶片的運算速度亦提高了,使動態畫面更流暢。
光
學
鏡 頭
12S4
跟上幾代的
Marantz 投影機一樣採用
Minolta 特別為她們製造的全玻璃鏡頭。
全個鏡頭組件採用雙重密封技術,大大減低入塵的機會。全新的
12S4 還有
兩款鏡頭給用家選擇:
普通短投版,投影距離是幕闊度
1.5 – 1.7 倍,售價是
HK$6x,xxx,
這個版本主要供給日本市場。
另一款是長投版本,投影距離是幕闊度
1.7 – 2.5 倍,
這個特別版本是採用全新開發的非球面鏡,它的透光度比普通版更高,
16:9畫面最難處理是四個角位的光度平均,
非球面鏡片便能解決對焦平均及變形的難題。所以長投版的售價較高,約
HK$7x,xxx。
長投版本主要針對海外市場而設,香港發燒友最幸福,兩個版本都可買到。
今次
Marantz 安排給
AVBUZZ.COM 測試的就是非球面長投版,
CKL
認為如果空間足夠的話,相信購買
12S4 的用家都不會介意
加多少少錢選用非球面長投版本吧。
12S4
另一項改善是鏡頭上下移動的範圍比以往大,達200%
也無
Offset,
即當投影機裝在天花板時,機身可高於幕頂。
輸
入 訊 號
12S4
提供
HDMI 及色差各兩組,而
S-Video、Composite、15-Pin
VGA 各一組,
可以說是十分豐富。特別是兩組數碼
HDMI 輸入,一組給
DVD機、
另一組給高解像訊源,相信大部份用家已足夠。12S4
除了對應常見的
480p/720p/1080i及一些電腦常用的訊號外,還能接收
1080p的解像度。
CKL
用電腦輸出
1920x1080p @24Hz,由DVI
to HDMI 線連接12S4,
經微調Timing及位置,就能顯示全畫面,衹是Overscan了少許(約0.8%),
12S4也能正確地顯示出輸入的訊號是1080p。
可
調 較 的 項 目
有多種畫面模式給用家選用,包括:Theater、Standard、Dynamic
及
User 1-9。
請大家留意!要在遙控器上按User
1-9 鍵,才能自選畫面模式,然後進入各項微調。
否則她永遠保持在標準模式(Standard),及不能進入各調校設定。
畫面比例設定,有常見的16:9(Full)及4:3(Normal),還能將Letterbox放大至
16:9全畫面(Zoom)。4:3模式能在所有不同輸入訊號進行,包括數碼720p。
但Zoom模式只可在480及576標準訊號上操作。
預設色溫有6組,首1-5組是由5250K至9300K,第3組色溫是我們最重視的
6500K,最後1組是High
Bright高亮度色遄C另外也有RGB
gain & bias
共6組獨立設定給用家進行微調。
製
造 水 準
Marantz
投影機一向價錢都高過其他日本廠商出產的同類產品。原因很簡單,
就是昂貴的製作成本,無論機身的用料、精密的鏡頭、精選的DLP晶片、。
高級的視像處理晶片,還有ORCA
(Optical Reproducing Color Accurately)技術,
這些都是不能降低成本的因索。12S4的機身用了象牙白色配磨沙淺灰色,
我很喜歡今次的顏色配搭。安裝在淺色天花板,不會變得格格不入。
噪音方面,開了高亮燈泡模式時,抽氣扇比較嘈;低亮燈泡模式時,
噪音可以接受。光學鏡頭水準十分高,16:9的畫面清淅銳利,
整體造工都保持Marantz一貫的高水平。至於是否值得購買,這就由消費者自己判斷吧!
12S4不是物超所值的產品,但一定是物有所值。
ORCA
(Optical Reproducing Color Accurately)
技 術
單槍投影機的光源是來自投影機唯一的一顆燈泡,並不像三槍機有獨立的紅、藍、綠管,
能控制各RGB的水平。單槍機的RGB水平受制於所用燈泡的色溫,
通常大多單槍機燈泡的紅光比藍和綠弱,為了達至準確的6500K色溫,
必須減低藍和綠光。但單管槍機燈泡的輸出是固定的,是不可改動。
這樣唯有在視頻電子線路做手腳,用控制晶片將藍、綠水平降低。
這樣的做法壞處是可能增加雜訊及破壞訊源的完整性,也很難做到線性的加減,
在0至100
IRE的範圍也不能作全頻劃一的上落變動。
在我為不同投影機調校的經驗中,往往更出現30
IRE以下及80
IRE以上
不能調動至理想的水平。
這麼的長篇大論是為了介紹Marantz
ORCA技術,
它放了一塊濾光鏡在燈泡之前,修正燈泡的色溫。由於光源經過濾光鏡之後
才到達色輸及DMD晶片板,所以不會對訊號做成破壞,色溫的修正也比較線性。
這種做法是有一定難度。第一,濾光鏡必須準確修改色溫;
第二,它必須能抵受高溫的環境,長時間在高溫下不會變色;
第三,必須透光度高,減少對燈泡光度做成損失。
ORCA技術已將燈泡的色溫修整到DLP
Cinema要求的水準。
光
譜 分 析 儀 量 度 結 果
將畫面模式打去標準預設(Standard),而色溫推去(3),
其他都在原廠設定,得到以下的結果:
結果非常驚人!在完全沒有調校之下,能獲得6500K的標準色溫。
大家從圖片可看到30-100
IRE 完全成一直線在6500K,
其實
30
IRE以下的水平,光譜分析儀已不能反映正確的數據。
但我們的眼睛看上去,也沒有明顯的偏色。另外伽馬的數值也是標準的2.2,
用
AVIA 試
Black
Level 和lohite Level,完全正確,
無需調節
12S4
的
contrast
或 brightness,非常厲害!這情況非常少見!!!
上兩代的
12S2
及12S3
也未能做到這樣精確的水準。
光
度 及 對 比 的 數 據
量度方法:
Marantz
12S4 使用
f/3.0
光圈及高亮度燈泡模式,量度100”
16:9 幕的中央位置
Black
level :
約
0.18 lumen
White
level :
約310
lumen
Contrast
ratio:約1700:1
lumen
100 IRE lumen 測出讀數:
- 高亮度燈泡模式,f/5.0光圈:約256
lumen
- 低亮度燈泡模式,f/3.0光圈:約256
lumen
- 低亮度燈泡模式,f/5.0光圈:約206
lumen
其實
Black level的讀數經已非常好,以下的量度Li-On將測光儀移向鏡頭前,
直到度出1
lux on 0 IRE的位置,然後量度100
IRE的讀數:
-
高亮度燈泡模式,f/3.0光圈:約1600:1
- 高亮度燈泡模式,f/5.0光圈:約2600:1
-
低亮度燈泡模式,f/3.0光圈:約1600:1
- 高亮度燈泡模式,f/5.0光圈:約2600:1
以前我們度過不少HD2+
DLP投影機,大部份光度在2xx至4xx流明,
對比約在2500:1左右。最高是SHARP
Z12000,對比3500:1,
但它的光度最暗,約有240流明。
Darkchip
3 Vs HD2+
從實際觀看畫面之後的感覺,12S4的對比很優良,但比HD2+的機沒有明顯的優勢。
其實HD2+這方面的表現已經好好。12S4的黑位非常實及乾淨,
我們用AVIA的10
IRE灰階測試片段,在DLP機常見到的綠色蟲蟲,
已減到幾乎看不見的水平,這是DLP機有史以來最好的黑位。
另外暗場景的細節也十分出色,完全超越其他DLP機的表現。
至於晶格方面,我們沒有作A/B比較。但對於對晶格比較敏感的我,
經常走到銀幕附近作近距離觀看,印象中沒有受到晶格的打擾。
橫向鏡頭移動時,DLP一定出現的斷層色階及網紋,
12S4還存在,但情度有一點兒改善。

處
理 480i 的 表 現
我們分別用
Pioneer 969輸出HDMI
480i及Denon
A1XV輸出480i色差去12S4,
看看它的倍線及增線能力。Gennum
GF9350處理24格Film
3:2 pulldown沒有問題。
至於比較有難度的30格Film
2:2 pulldown及錯亂碟,有一部份它能處理得好,
有一部份就失敗了。處理Video
60i訊號,效果也是一般。
至於增線(Sacling)方面,和大部份投影機一樣,都是有限公司,弧形位置不夠圓滑。
處理480i的整體表現中規中矩,沒有用Froudja晶片那麼好。
當然這方面的表現不是很重要,相信大部份的12S4用家,都會為它配上720p
DVD機
或增線器。增線功能對電視訊號會有影響,不過香港的電視訊號……不受補,
就算處理得幾好,都不宜用大畫面來觀看。

處
理 720p 的 表 現
今次12S4的做法比較特別,當720p輸入時,它還可調較畫面橫直大小及位置。
由於要調校這些項目,720p的訊號需要再經處理,這樣便無法保留720p原本的Timing。
我用電腦Powerstrip輸出HDTV
720p 標準的Timing去12S4
HDMI,
不能做到1:1點對點。無論怎樣調校Powerstrip的數值及12S4設定,
都無法做得到“0”overscan。
在720p訊號有overscan之下,而投影機又用盡1280x720作全畫面顯示,
即表現了點對點有問題。我們唯有放棄它的數碼輸入,轉為VGA輸入,
結果跟HDMI一樣。心想處理480i又唔好、720p又唔正,真次真係大件事。
Li-On突然有個鬼主意
----
話不如試試縮細個畫面
(12S4有Scale
& width能改變顯示畫面的大小),
先解釋一下,如果720p的訊號有1%
overscan,即實際像素是1167x713,
當訊號被放大至1280x720
Panel時,它便不是點對點。
如果能把這訊號縮小至顯示在Panel中間的1167x713位置,
便有機會做到點對點,好!立即進行!
我負責控制12S4,而Li-On負責控制HTPC電腦。我們的手指不斷按鍵,
試了很多的組合,最終
…………………
結果打救12S4的大行動成功了,我們開心到大叫起來。
以下是12S4點對點的設定:
RGB/HD
Adjust
|
Display
|
Resolution
H
|
2
|
Scale
|
-7
|
Resolution
V
|
2
|
Width
|
0
|
Position
H
|
0
|
Position
H
|
0
|
Position
V
|
0
|
Position
V
|
0
|
Phase
|
0
|
|
|
Clamp
Position
|
0
|
|
|
Clamp
Width
|
0
|
|
|
Powerstrip
Timing:
1280,
118, 40, 210, 720, 5, 5, 20, 74250, 2310
最後overscan是1%,少許overscan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有些訊號的邊位有雜訊,
將這部份切去更好。然後試720p
DVD機,結果也是1%
overscan,
只能改動少少H
& V 位置,便得到電腦HTPC一樣的效果,點對點解決了。
HDMI的訊號可設定為RGB或色差。當Denon
A1XV的HDMI被設定為色差時,
12S4不能正確對應到正確的Color
Space,但HDMI
RGB就無問題。
至於同廠Marantz
9500 DV機,無論輸出HDMI
RGB或色差去12S4,
兩種格式都能正常顯示。這證明了同廠機在配搭上的優勢。
處
理 1080i 的 表 現
市面上大部份的數碼顯示器(包括投影機)將1080i取樣為1920x540p,
這是最簡單及便宜的方法。高解像訊號如DVD一樣有不同格式。
例如24格、30格Film及60格Video,如果做倍線I轉P,
晶片需要感應1080i的不同格式,進行3:2
pulldown、2:2
pulldown 或
Video
deinterlace。能以這方式將1080i轉為1080p的晶片不多,
價錢也很貴。就算高價的增線品也很少做到這種真正的
1080p。
目前共有
4粒晶片有此功能,12S4用的
GF9350
是其中一粒,
所以我對12S4處理1080i最感興趣。我們用Victor
DHX2 高解像錄影機輸出
HDMI
1080i去12S4,確保全數碼沒有遺失任何:
(1)
1080i >>> 1920x540p >>>1280x720p
(2)
1080i >>> 1920x1080p >>> 1280x720p
數據上
(2) 比
(1) 能提高33%
的解像度,實際觀看畫面,
高解像度的感覺比以前強,但未至於去到“嘩嘩聲!”
(上次看
Sim2 HT500 打
200吋便有“嘩嘩聲!”不過
HT500
是
12S4
的
5倍價錢)
但HDTV在12S4的表現已大幅度拋離12S3,畫質清徹銳利,特別是看電影片段,
以往電影給人高解像的感覺,沒有用HD
Camera拍的Video那麼強烈,
但今次看
12S4
的表現好好,我認為這是因為
3:2
pulldown 1080p 發揮作用,
對
12S4
的對比及實淨的黑位有所幫助。Video亦處理得相當不錯,
容易出現“狗牙”的地方
(如人形的outline),都處理得很暢順。
最高難度的結他絃線及小提琴絃線,在移動不大的情況下,還鎖得很利,
但移動大便鎖不住了。其實
Video
Deinterlace 的水準已相當高,要“狗牙”完全
消失在
Video
內容中是不可能的。12S4重播HDTV未至完美的,例如
Scaling
的質素還需改善,但要求高的“評機會”已滿意它的表現。
總
結
以720p數碼輸入來評審,我們認為12S4的DVD表現是目前720p
DLP
(包括三片式)最好的。以1080i
HDTV來講,12S4也是單片式DLP的最佳。
是否值得由目前的720p
DLP 昇級去12S4?如果你是發燒友,
想用盡辦法去改善畫質,那麼12S4是一個好目標。
如果你已好滿意目前的畫質,那就無需急於換機了。
請留意,我們評論是基於手頭上的12S4,投影機始於是光學加電子的器材,
表現有可能出現差別。如果你對它有興趣,
AVBUZZ.COM會舉行12S4的演示會,請大家密切留意,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