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文 : 巴斯
歡迎來到 iLoud MTM 第3集,上回跟大家分享有關 iLoud MTM 喇叭未用咪度效果 👉( Click我重溫 )👈,今集用上她的強大賣點 IK ARC 自動環境校正系統 。
IK ARC
iLoud MTM 吸引我的另一個賣點就是提供 IK ARC 自動環境校正系統 ,把咪線所提供 3.5mm 插頭,接到喇叭背面的 ARC MIC IN 。
調校
把她放到咪座上備用,拾音咪透過收集👉吸收、反射、抵消、疊加….等數據後進行運算,是這喇叭價值所在,咪頭上印有意大利制造字樣,造工一般,手感很輕,我當初幻想有很重的手感,接線長3米,以近場聆聽來講,長度絕對足夠。
唔好誤會,下圖所見👉咪架👈係唔包的,用戶要自行想辦法固定拾音咪頭,這咪架是被我在法老王陵墓掘出,發現她時被和氏璧壓著,出土後抹淨備用,八十萬禁軍教頭林冲講過,養兵千日,下句自己填。
拾音咪屬於指向性,以水平方式指向喇叭高音單元高度。
看圖識字,對文盲的我非常有利。
如官方視頻提到,兩隻喇叭與拾音咪互相距離為等邊三角形。
接線後,拾音咪頭便會自動亮起綠燈。
度量
千萬不要誤會,度量並不需要精準度達小數點後3個位的雷射呎,使用一般拉呎絕對能把等邊三角形量出來的。
宋太祖趙匡胤講過,錢係搵來洗,世界做來睇,我只是利用雷射呎對準高音單元來增加無聊視覺效果,用來嚇無牙三姑同芥蘭強就得,發燒友睇到會得啖笑。
過程簡單
千萬不要以為用咪量度好複雜,事實上小學生都可完成, 過程不到一分鐘,唔需軟件,唔需電腦,更唔需要什麼手機app,調校完全只是咪頭和喇叭兩者之間的私事,跟其他軟或硬件無任何關係。完成接線後,咪座歸位,按喇叭背面👉 CAL 鍵後,音箱正面顯示燈便閃爍,以下生肖的朋友,👉羊、猴、雞、狗、豬、鼠、牛、虎、兔、龍、蛇、馬👈,這時便要離開房間,如果你唔知自己生肖,可用12星座代替,唔急,但要快,因為你只有5秒時間,5秒後,喇叭會自動掃頻4次👈 ( 發出掃頻聲音 ) 和進行大約10秒運算,當顯示燈不再閃爍,代表完成設定,接下來以相同程序在另一隻喇叭上多做一次便禮成。
如無奈性等待10秒,也要填滿寶貴的光陰,可爭取時間去芧廁排洪。
或者豪一點,在芧廁裡索性來個核爆也無不可,因為過程中途不會要用家答是非題。
完成後,模式自然會停留在 👉CAL👈這個記憶位置,日後用家如想切換另外兩款模式當然可以,那自然不包括量度出來的數據吧。
聲效
說也奇怪,調完之後,我自己唔覺得用了 IK ARC 自動環境校正系統 後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變化,只能說有所不同,就算係咁,也只是很少的不同,不代表天地之別,為確保不是我個人的設定問題,所以我先後進行三次度量,當然每次都是把冷氣機,窗户和電腦都關閉的情況下進行度量,三個結果都是一樣,雖然我不知道 IK ARC 自動環境校正系統 度量,是否對咪後環境有一定要求,但我推測應該不會有影響。
雖然我推測咪後的座椅或側邊的薄窗簾,不會影響到測試結果,但我還是在3次測量過程,加入與移開,但結果如我推測一樣沒有多大分別。
聆聽
接下來利用 2.1 與 2.0 多次作 AB 比較,透過聽歌和睇片試聽效果,發覺 iLoud MTM 只需要自己 2.0 運作就可以達到我個人口味,無需配上低音炮。
低音炮
當 iLoud MTM 低頻擴展被設定用到 40Hz 聽歌的話,根本就是浪廢 Focal Sub Air 8吋低音炮,低音炮在這個生態環境下是沒有存在價值。
我正考慮在書桌不再使用 Focal Sub Air ,把她放到其他地方去使用。
看到這幾張專輯封面,大家都清楚是低頻表現出眾曲目,事實上在 iLoud MTM 低頻擴展被設定到 40Hz , iLoud MTM 的表現實在驚人,一聽難忘,喜出望外,絕無需要保留低音炮。
人聲
Focal XS Book 與 iLoud MTM 的人聲表現在我眼中,可以用 Taylor Swift ( Focal XS Book ) 與 Adele ( iLoud MTM ) 來形容,iLoud MTM 聽感雄厚而有中氣,肺容量深不見底,
加上 MTM 單元佈局的聚焦能力,使到人聲表現很埋身和立體,就像在面前演唱一樣,而 Focal XS Book 表現是優雅,聲線甜美耐聽,由於我一向是重口味用家,因為有 iLoud MTM 的出現,我先會變心,否則我聽一世 Focal XS Book + Focal Sub Air 也樂在其中。
Youtube
電腦喇叭對我來講,除作為上網時聽歌作背景音樂享受外,看未上畫預告片是我最需要的功能,來自 Youtube 的影片,能有 2.1 效果是最享受的,尤其欣賞動作電影預告。
雖然聽歌可以不用低音炮,但看電影預告的話,有 Focal Sub Air 會是好一點,但我強調只是好一點,不是取代式,一直有低音炮配上也無不可,但專程買就是浪廢。
個人評價
原本只是希望新喇叭跟舊喇叭表現差不多,結果出奇地好,原本最吸引我的 IK ARC 自動環境校正系統 ,結果反而唔突出,只能說👉世事如棋👈。在無聽過效果又無見過實物情況下,居然有驚喜給我,今次投資真是一額汗,除了感謝神的安排,我想不到多謝誰了🙏。
2020年暫時買到手的玩具, iLoud MTM 喇叭一定是最滿意了,她聲音效果如簡單直接形容,就是 Kii Audio Kii THREE 迷你版,我有幾喜歡 Kii THREE,大家都非常清楚,萬萬想不到書桌用的喇叭,都可以擁有接近的聲效,雖然 Kii THREE 的離箱效果和聲音密度,iLoud MTM 是望塵莫及,但形容她為Kii THREE 迷你版是當之無愧,另外 MTM 設計的聚焦能力,在埋身近聽效果表現使我上癮,不能自拔。
細細聲大大力,就是我對兩聲道的基本要求,容許我長氣一點,我要的低頻,不單是拳拳到肉,腳腳穿心的效果,下潛能力必需要有之餘,在聽舒情曲目時,在不開大音量下,都要有一浸薄得來有質感的低頻, iLoud MTM 喇叭絕對可以滿足到我要求。如果現在可以全數退回現金給我選多一次,我依然會再買一次 iLoud MTM,現在我反而擔心,他日 iLoud MTM 萬一停產,我去那裡找到一對,集體積、有源、外觀、聲音,都要符合我不合理要求的喇叭呢? Focal XS Book 都要8年後先有 iLoud MTM 取而代之,那………….
遺憾
iLoud MTM 外觀設計,由前面靚到後面,絕對達到 Hi-Fi 唔只用來聽,仲要用來睇的標準,遺憾我無法可以好像圖中男主角,可在書桌後面看到 iLoud MTM 背影的擺放空間,白白浪費設計師心思。
iLoud MTM 背影好靚,只能在 Setup 時見到,當然這是我個人能力問題,而不是 iLoud MTM 問題。
缺點
基本上我對 iLoud MTM 沒有任何使用上不滿,缺點……..其實對我來講只是強行想出來,無野搵野來講,缺點是沒有提供腳架和買一對喇叭,不能扣除多出來的一個咪頭。但就算強行再要說其缺點,都不是 iLoud MTM 問題,而是代理問題,因為我在香港暫時找不到那裡有提供示範這喇叭的地方,所以對這喇叭有興趣的朋友,只能聽其他人👉講👈,聽音響很主觀,你覺得好,我覺得差,你覺得是優點,我正正覺得是缺點,唔親耳聽過,點知呢?難道叫人家不要問,只要信?又有幾多人買喇叭連聽都未聽過,實物都未見過就買咁傻呢?
當然你可以話一千幾百萬買層新樓,都冇實地見過和住過,每每超額認購十幾廿倍,可見大家對沒試用過都無所謂,幾千元買對喇叭要試過先買?拿回家試過滿意先比錢好無?所以這缺點只係對我來講是缺點吧。
規格
👇官方宣傳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