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的家庭影院重生
發佈日期 : 2010年 2月25日 圖 / 文 : 巴斯
呢個農曆年,凍到我變成枝雪條,手腳都唔想動,和植物人無任何分別,今日先可以有能量和大家分享這篇家訪。
今次家訪主角是亨利,他與受苦人屬同一期 ( 第二代 )我所認識的網友。
每次提起亨利,我都想起他的彎路之王私家車,型得來更靚仔,每次坐他的車,感覺都好正。
由於亨利和太太有了第一個愛情結晶品 ( 小亨利 ),為了給小亨利擁有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而且可以更接近家人而互相照顧,
亨利放棄了他的三槍機,一家三口遷離東涌。
透過以下連結,可重溫當年家訪亨利在東涌的家庭影院。
http://avbuzz.com/visithome/hnchen/1.htm
家庭影院重生
面積約 900呎的三房一廳新居,
亨利把其中約 100呎面積空間,畫出為一個 5.1家庭影院範圍。
在進入亨利家中前,先看看他的器材名單。
Projector | Sony BRAVIA VPL-HW15 |
Screen | JK 80" 16:9 |
Player | Sony PS3 |
AV Amp | Pioneer LX 72 |
CD Player | Denon DCD-S10III |
Main Spk | B&W 603S2 |
Center Spk | B&W CC6 S2 |
Rear Spk | B&W DS6 |
Subwoofer | Yamaha YST-SW160 |
器材
不如由正前方開始參觀吧。
圖中所見有一組合機柜,整齊簡潔擺放所用器材。
家庭影院當中,低音炮是不能缺少的一個聲效,
亨利把 Yamaha YST-SW160 擺放在器材後方位置。
![]() |
![]() |
機柜內可見到 Sony PS3 與 Denon DCD-S10III這兩個 Player 擺放在一起。
舊居所用的Av amp是屬於Marantz過氣機種,來到高清聲效年代,舊機自然是無法接軌,換成新機是理所當然的事,
亨利到過受苦人和A-Keung家中,聽過他們所用的av amp效果,亨利就有了決定。
位於下層單位,正是屬於亨利的新寵 Pioneer LX 72 Av amp。
![]() |
![]() |
投影機
投影機選擇方面,經過亨利計算和向各好友查詢後,把目標鎖定為被受好評的 Sony BRAVIA VPL-HW15 投影機。
非常幸運,亨利能趕得到在年廿八購入這部機,新年期間可以招待來拜年的客人,實在是賞心樂事。
另外,看看卡上的生產日期可以得知是 2010年1月28日生產,亨利非常滿意這部機是剛推出就到達他手上。
![]() |
![]() |
亨利用盡這部投影機的可用投影距離,把機盡貼後牆放,即代表他用最遠的投影距離投放畫面,理由是不想把機吊在客廳天花頂。
對機柜的深度來講,VW15機身是屬於過長,亨利就用如圖的亞加歷膠板,放上解決了問題。
由於 VPL-HW15 投影機的 Lens Shift 可動範圍比較大,亨利索性不倒轉機身來擺放。
而投影機兩側可以見到 B&W DS6 這對後置喇叭。
![]() |
![]() |
投影幕
一部市值約兩萬港元投影機,相信用家很難接受到買一枝價錢相等或比投影機更名貴的幕,亨利也不例外,
還記得 受苦人開心上車盤 一文當中出現過的 JK幕嗎? 亨利去過受苦人這間毒氣室,就有了心目中的投影幕了。
不過亨利選用的JK幕,是電動幕而不是固定幕,畫面投放為 80" 16:9,增益是 1.0
似曾相識的搖控
由於是電動幕關係,自然少不了搖控~~~~
圖中所見,你能用一秒的時間,分得出 iPod nano 和 JK 幕的搖控來呢?
這款幕的搖控是屬於 RF 而並非紅外線,所以用家不可以利用一般學習式搖控來學習。
![]() |
![]() |
有關這隻幕的擺放高度位置,我們先把目光集中在幕頂位置,
由於幕的高度,不能安裝到天花頂,加上亨利想把幕底盡貼喇叭頂來達到水平視點。
所以找 A-Keung幫手,做了兩片薄鋁片,把整枝幕高度,固定到在所需高度上。
就是因為有 A-Keung所做的兩條鋁片關係,當投影幕盡落時,就可盡靠喇叭頂。
現在幕底與喇叭頂之間的罅,剛好是一部 i-Phone厚度,亨利當然滿意這個完美高度吧。
![]() |
![]() |
再回望剛剛所提到過的投影幕高度,和A-Keung所打做的鋁片樣子。
亨利所採用的 JK投影幕型號為 HD-F2 MKII ,市值 $2900人民幣,另加$300運輸費,隔日運輸工人就帶同這枝幕來到香港敲門了。
這款投影幕運有靜音摩打配售,但價錢就要 5千多元人民幣了,
其實投影幕都只是一上一落,加上基本跟來的摩打聲音也不大聲,不值得為所謂靜音摩打,而多附不必要的金錢。
有A-Keung的鋁片關係,亨利一個人就可以把這個 80 " 投影幕掛上。
![]() |
![]() |
![]() |
![]() |
亨利把投影機緊貼後牆擺放,就可以得到最遠投影距離,投放畫面面積為 80" 16:9 畫面。
薄屏電視
無論是為了家人或是自己,都無可能只用投影機作為家中唯一電視吧,所以一部薄屏電視是不能缺少。
為了想暗位得到更好效果,亨利選用 Samsung 46" 最新出品 LED IDTV ,型號為 UA46B6000。
由於是屬於 IDTV關係,亨利沒有把機頂盒放在電視範圍附近。
家中的機頂盒,只放睡房來欣賞或錄影喜愛節目。
透過如圖的角度,可見到這部薄屏電視之薄。
亨利也非常之滿意這部售約 $2萬元的 LED IDTV 。
如圖可大約猜想到 80 " 16:9 幕,播放電影軟件時的實況。
![]() |
![]() |
電動搖控窗簾
由於在客廳的窗戶比較大,亨利放棄用一般路軌窗簾來遮光,改用一幅面積約 100"乘 70" 電動窗簾,一來美觀,二來時尚,
加上電動窗簾盡開後,可把原本採光度還原100%。如果用一般路軌窗簾,左右兩邊的百摺布簾,會佔用窗的大量空間,
即使把路軌窗簾盡開,百摺布簾依然大大影響採光度。
這幅電動窗簾,是亨利在窗簾專門店訂做,想不到內置的摩打,居然天生就比 JK 電動投影幕更靜。
呢幅搖控電動窗簾真係極極極之寧靜而且順滑,亨利很有眼光,可找到這款寧靜電動窗簾,
可惜我家的窗因結構問題,無法安裝,否則我一定把這款電動窗簾,列為首選,
如果有朋友問起同類的相關搖控電動窗簾,我一定介紹他們用這一款。
但售價不平,以亨利這幅100"乘 70" 為例,要港幣 $5千多元,居然比起 JK投影幕更貴呢~~~~~
![]() |
![]() |
透過如圖,可大約猜想到實地使用時的實況。
真皮座椅
梳化方面,選購了能在低頻下得到額外享受的真皮座椅。
如平日大家見慣這款梳化,也是可以透過手動,調校座姿角度。
個人評價
很配服亨利對影音的積極,沒有因為小亨利出生而放棄家庭影院,默默忍受沒有投影機用幾個月,
而且利用這套器材,播放功夫熊貓藍光碟給四個月的小亨利收看,哈~~~小亨利似乎好喜歡啊。
在這個面積約 100 呎空間裡,以這套器材的聲效價值比表現,我是感到非常滿意了。
國內所推出的投影幕,千萬不要打算用來踢館,打算打低邊個邊個,或意圖及企圖質疑他的增益是否達標,
你只能記著三千多元人民幣一枝搖控電動幕,你究竟想佢點?
不AB比較,只用肉眼根據個人要求,自己接受到就無問題。
但如果有要求的話,千萬不要打她主意,緊記價錢早補償了你的種種要求。
以價值比我真係無任何投訴,但日後這幕料會否巢,是否好快黃....七十幾個組合,五十幾個變化,真係日後先知,
不過這一刻我在不作AB比較之下,我是滿意吧。
有感而發
撰文 : 亨利
影:
終於回歸大畫面, 衷心感謝 Li On的幫忙,
否則無可能在過年前欏到機和用這優惠的價錢買得到.
畫質好滿意, 原廠 cinema mode , 在 80IRE時的RGB 的表現己經非常平均, 色溫亦相當接近D65 sweet point, 幾乎看不到晶格,
光量度很出色之餘亦保持得到黑位的細節, 就算經過一輪認真地去調校畫面,
實在要改變的設定也不是太多, 今時今日數碼投影機的解像度更加是超震撼,
很不習慣, 比起三鎗銳利太多了, 畫面調校更甚, 用了CRT projector 太多年了, 裝機+校機基本步:
調校支鎗茄 flapping, QP, optical focus -> 中間十字位, size, linearity, skew, bow, keystone, pincushion -> 然後續個 zone 校,
仲要三支鎗每隻色 repeat 三次, 就算校到熟晒, 校一次都要大半個鐘,
相比起家陣一開機幾乎就有8 成靚畫面睇, 畫面調校亦變成樂趣, 完全感受到世界的進步!!!
幕:
要感激 AKEUNG 的原因不單單是他的兩片鋁片,
而是他對朋友的那份熱誠, 當他知道我在煩投影高度的時候,
他二話不說也要漏夜來到我家幫我度呎想辦法, 當年做G70的無敵吊架如是,
今天為我諗出來的 screen extender 亦如是, 咁窩心, 如果我是女人一定愛死他了, 難怪他有那麼多女人喜愛 XDDD
AMP:
可能因為讀書時己經沉迷砌AMP 麼機, 對 AMP 也有一定的要求, 過去咁多年給我看到的事實是, 原子粒AMP要好聲,實在太難了,
幾乎要由電源 soft switch, 變壓/穩壓, 解碼, 前級, 後級的線路設計到零件都要講究才會好聲, 所以一向都是 "平野冇好, 好野唔平" 的道理;
這次 pioneer 的LX72/82 真是令我大吃一驚, 她和 ICE 共同開發的CLASS D 後級部份的表現,
我可以講,在輸出功率, 反應, 一定能比同價位的傳統CLASS AB 後級優勝(尤其在重播電影方面), 有懷疑的朋友, 不要相信我,
一定要去"親身"試一試聽,
不要齋聽我們這些第三者在吹水!
超低:
最後想講一講我一直都不太重視的超低 subwoofer, 大家都見到我至今仍是沿用一部陳年yama雞的cheap cheap subwoofer,
其實過去有不少朋友都問我, 為何不升級一下我的超低呢?
很明顯, 他們都對我的超低有不滿的地方.坦白說, 身為用家, 我又怎會不知道呢?
問題是,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和想要什麼 . 幾年前試過在家看電影聲音太大被鄰居投訴,
就是源自超低音, 十分無癮 ; 加上自己認為太誇張的超低頻 (100hz 以下) 總是混濁含糊不清, 聽得久會頭暈頭痛,
根本不是自己的 favourite, 所以一直都沒有衝動去換一隻輸出大的subwoofer.
(當年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一隻好的subwoofer 是動不動講緊幾皮! 小弟莫財哩!)
記得好幾年前我上巴斯家玩, 他很興奮地告訴我有兩件新玩具, SONY DA-9000 ES 和M&K MX-150,
當我一進門見到那台150 的樣子, 嘩... 唔係化,又"薯"又大舊, 老土都暈,
望見就唔開胃; 所以我只顧研究那 DA-9000ES...
點知過左都冇幾個月, 巴斯又告訴我他又換了SUBWOOFER ,
我心想:當然啦, 咁樣衰咁大舊, 點頂呀! 誰不知上到他家, 頂, 升級到MX-350,
厚左仲高左添, 要擺上窗台(升上神枱)... 但亦是由那次起, 我嘗試放下偏見,
用心去聽聽它的表現才發覺自己很井底蛙, 我一向討厭那 混濁一團的wowwow 聲消失了, 換來的超低頻原來是可以那麼"實",
那麼有力, 反應那麼快的所謂"打心口"低音, 正喎! 但價錢仲正...
後來, 原來巴斯己經走火入魔, 咁細間發燒房也再升級到 flagship model (sorry, 我不記得型號), 但總之成座太平山咁大的超低,
坦白講, 好誇囉! 不過, 眼見一個一個好友都加入成為MK用家行列,
我亦明白它實力和高質素的保證, 但希望廠商可以花少少資源攪靚下個外型就更好了!
全文完
其他家訪重溫
各師兄與朋友,這篇文章,如非商業用途,歡迎轉貼再轉貼,如需借圖片使用,
請自便,但敬請不要抹去圖中的 avbuzz.com簽名字樣,感激感激再感激。
◆ avbuzz.com精神,人人毒我,我毒人人 ◆
謝謝收看這篇文章,你是第 個收看這篇文章的讀者。